
冷链行业是亿万市场,但是存在企业小而散、标准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对称等问题,行业该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行业内卷、竞争同质化下,企业又该如何寻求突围、向新发展?

10月29日下午,以“新质向未来”为主题的2024全球肉类产业博览会之“-18度高峰论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论坛由全球肉类产业博览会组委会、河南省物流协会联合主办,河南省物流协会冷链分会承办。国内知名冷链物流专家、学者、一线企业代表及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掌舵人等共200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就如何寻找新一轮增长动能、如何穿透行业发展迷雾等话题各抒己见,展开了一场财智交流、经验分享与资源对接的高端对话。
2024全球肉类产业博览会执委会主任、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执行董事李军利在致辞中说,“-18度高峰论坛”以 “创新引领冷链、冻品行业高质量发展”为课题,以“新质向未来”为主题,聚产业精英、引行业大咖,交流经验、探寻新路,为冻品和冷链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加油鼓劲。
今天论坛的分享嘉宾、圆桌论坛嘉宾,他们在创新体制机制中激发活力、破解难题,创造了成绩和辉煌,他们也将从创新实践的角度分享如何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以创新破内卷。也相信精心筹办的“-18度高峰论坛”,能给我们的冻品界、冷链物流界带来思想的碰撞、理念的升华、实践的突破。
中国肉类协会冷链物流分会秘书长刘金焕在致辞中指出,随着肉类产量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冷链物流在保障肉类产品质量、延长货架期、减少损耗等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肉类低温处理方面,“十四五”规划设定的目标尚未完全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肉类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以创新思维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提升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推动冷链物流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同时,还要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模式,为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面对未来,冷链行业要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肉类行业与冷链物流行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行业内卷、利润下滑、市场饱和等多重因素交织下,出海成为不少冷链物流企业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出路。一些数据能够透露出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农产品大市场;同时农产品出口额居世界第五位,水果、蔬菜、水产品等优质农产品扬帆远航进入国际市场。
中国国际商会商业行业商会冷链专委会会长黄新武,在做《冷链出海,驶向蓝海》主题分享时提到,中国生鲜及蛋白质产品需求强劲,农副产品进出口持续增长,成为冷链物流出海的重要推动力;餐饮企业加速国际化进程,带动冷链供应链成为其海外拓展的关键;政府重视冷链物流发展,出台多项扶持政策,为冷链出海提供了规范高效的保障。同时,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冷链物流行业服务效率,为出海提供了服务支撑;跨境冷链物流整体利润率,要远高于国内冷链物流,这也正是越来越多冷链企业目光转向海外的原因之一。他认为,面对庞大的海外市场,东南亚和东盟可作为出海的首选地,因为这些地区拥有庞大的华人基础,年轻消费群体和快速增长的经济体量为冷链物流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冷链物流是供应链的中枢神经和毛细血管。供应链企业相互间拉开差距的,其实就在冷链物流环节,这背后考验的是冷链物流整合能力、精细化运营能力以及数智化发展水平。那么,如何让企业借助于冷链物流降本增效、与同行拉开差距?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下冻品行业的痛点。华鼎冷链科技副总经理姜奇胜在主题为《数字化冷链如何赋能冻品供应链优化升级》的分享中认为,上游冻品厂家存在着区域分散、库存堆积、产能过剩、无计划生产、原料价格波动等痛点,中游经销商痛点则为多次周转、层层加价、隔离信息、运营效率低,下游服务终端则存在着整体服务体验差、履约不稳定等不足。而解决上述痛点的办法就是,用数字化来赋能冷链物流行业。简单地说,数字化发挥其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SaaS、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优势,能够清晰地判断分析出市场热度、消耗情况、库存占用、爆款产品、出货周期、货物去向等信息。形象地说,即“水流向了哪里,数字化知道”。姜奇胜认为,数字化赋能冷链,能够让源头活水更好地流向千家万户,继而让供应链企业运营更高效智能,实现降本增效目的。他认为,行业内存在的货品不足整车发运难,货品交付温度不达标,终端客户体验差等难题,在上马了数字化冷链平台后,都可以得到合理解决。
大森制冷智控研发部总监渠海燕在《制冷系统的数智化管理》的主题分享中,为我们描绘了智能化冷链的场景。在大数据时代,如何让AI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制冷行业,大森制冷依托近30余年来的制冷经验,近百个项目数据,以物联网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以智能为核心,结合工业智能控制、云计算、AI算法、大数据处理等技术,开发了制冷系统专业的“ecool易冷”制冷云平台。平台有远程监控管理、数据查询追溯、大数据分析、搭建制冷专业模型等核心功能,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做到节能管理:提高能源效率,让制冷系统高效运行,降低运营费用;以及安全管理:降低制冷系统故障率,让制冷系统安全运行。过去的10年,是速冻食品加工行业发展的红海,行业高速发展,而且竞争激烈。截至2023年底,速冻食品行业CR4是19.2%,说明行业集中度还不够高,整个竞争仍处于相对无序的状态。
河南链多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慧娟在《中小企业破“卷”之六脉神剑》主题分享时提到,可采取“深耕细分赛道”策略。深耕成就一个企业在某一方面的差异化,而这种差异化就会形成竞争优势。赵慧娟举例称,目前全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4000万家,占到企业数量总数的99%,中小企业的发展状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代表了绝大多数的企业状态。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不发展就灭亡”是一个残酷而又必须面对的课题,发展是企业的宿命。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轨迹中,模仿和学习固然重要,但是真正让一个企业站住脚跟,获得生存和发展根基的,一定是打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冷链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是也面临着企业小而散、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才匮乏、信息化水平低等诸多难题。万亿级的冷链市场,企业到底该如何突围制胜?
在大会圆桌论坛环节,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冷链分会副秘书长郑淑坤与优合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王旭东、大河四季冷链总经理陈耀文、青岛尤尼索尔总经理李承涛、冷链技术专家徐瀛翔等四位嘉宾,就上述话题,每个人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郑淑坤指出,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广阔,但挑战同样巨大。行业的高度分散、效率低、成本高、标准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对称、冷链技术不重视等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问题既是对行业发展的制约,也是企业突围的突破口。
王旭东认为,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升级带动的需求多样化,冷链物流行业将进入一个加速整合、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具备全球视野,搭建供应链思维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陈耀文认为,面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企业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以技术创新推动业务模式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打造专业的服务团队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才能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李承涛同样强调了创新和数字化在冷链物流行业中的重要性。他指出,先进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能够实现对冷链物流过程的精准控制和管理。这种以技术驱动的创新模式,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还为客户提供了更加高效、安全的冷链物流服务。
徐瀛翔则分享了微冻瞬冷技术在冷链物流领域的应用和探索。他表示,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还降低了冷链物流过程中的能耗和成本,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微冻瞬冷技术将成为冷链物流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此次大会,以主题分享、嘉宾对话形式,阐述了冷链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了行业增长方向,通过思想碰撞、头脑风暴、案例分析,探讨了万亿冷链市场的突围之道。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