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物流降本增效攻坚工作方案
为促进物流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加快打造物流产业发展高地和物流成本洼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推动运输结构持续优化,物流枢纽体系和现代物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商贸流通更加高效,物流市场主体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全省社会物流总额中的贡献率不断提升,社会物流成本持续降低,为打造郑州国际物流枢纽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二、具体举措
(一)完善物流枢纽设施网络
大力支持郑州航空港区陆港新址建设,完成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建设任务,高质量建设省级枢纽经济先行区,积极争创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加快建设惠济区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布局。优化完善城市配送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县乡客运站拓展货运物流服务功能,探索打造县乡村“一点多能”物流快递服务点。加快郑州经开区多式联运智慧集散分拨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郑州在中欧班列运输网络中的重要地位,提高郑州国际物流枢纽能级。
(二)优化调整运输结构
加快郑州无水港建设,积极推进贾鲁河复航工程,与周口港、淮滨港共建“公铁水联运”网络,推动郑州与长三角、珠三角港口群深度合作。深化拓展铁海联运业务,通过“陆海联动,铁海直运”模式降低物流成本,加密郑州至青岛、连云港海铁联运线路。支持郑州航空港区拓展高铁货运网络,深化“空高联运”运营,推动郑州至青岛高铁货运班列常态化开行,推动郑渝高铁货运示范线向“放射状”“网络化”发展,力争高铁快运线路增至3条,年货运量达1万吨。深化空陆多式联运体系建设,依托顺丰中原多式联运国际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整合“智能仓储+低空运输+公铁联运”,打造全国最大区域型国际空陆联运枢纽。
(三)建设高效仓储体系
在郑州航空港区、郑州经开区、中牟县、新郑市等仓储集中区域,规划建设一批大型云仓基地,形成“核心云仓+区域云仓+前置云仓”的三级云仓网络,动态优化仓储布局,提高仓储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加快传化生活快消品城郊大仓基地二期项目、郑州经开区国际陆港生活及医疗物资城郊大仓基地、郑州高新区广武农产品冷链城郊大仓基地建设进度;推动万邦农产品城郊大仓基地项目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力争2025年年底前开工。
(四)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标准化水平
基本完成郑州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任务,在国际物流数据综合服务、多式联运数据开放互联等领域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加强物流领域关键技术装备、智慧物流等研究,支持商贸流通领域物流设施标准化智能化改造,提高流通组织能力和效率。推动营运车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2025年年底前除应急车辆外,城市建成区物流配送、邮政用车基本实现新能源化。
(五)畅通国际物流通道网络
加快口岸智慧化建设,落地实施铁路口岸启运港退税政策。推动班列、口岸和国际贸易领域相关业务统一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推动欧洲、中亚线路多元化,拓展日韩、东盟等国际中转班列线路,设立俄罗斯、越南等一批海外分拨集疏基地,力争全年开行班列达到3600班。开辟郑州至马德里、比隆、阿布扎比全货运航线,力争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100万吨,实现与全球主要货运枢纽机场通航。高标准建设至“一带一路”国家跨境公路物流通道,力争新开辟国际线路2条以上、发货量增长50%以上。
(六)打造现代物流企业集群
落实资金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全国领军型、特色标杆型、新兴成长型物流企业培育力度。深入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建设,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向供应链集成商转型,培育发展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机构,力争新增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2家以上。积极开展重点物流企业认定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参加国家A级物流企业评选,获评A级以上物流企业10家以上,其中5A级物流企业1家。
三、保障措施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做好规划统筹、枢纽建设和政策引导。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做好优化运输结构、推广绿色配送、推进多式联运、城郊大仓基地和公路枢纽场站建设,提升运输效率。市商务局负责做好物流标准化、市场主体培育、城乡配送整合、供应链平台和仓储体系建设。市政府口岸办负责中欧班列开行、口岸体系建设、畅通国际物流通道网络。有关开发区管委会、区县(市)政府结合各自实际,细化任务清单和责任分工。各责任单位和开发区管委会、区县(市)政府要切实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积极指导帮助企业申报物流领域各类政策性和扶持性资金,推动我市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各责任单位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对接沟通,推动各领域、各区域物流降本增效工作顺利开展。要主动靠前服务,积极向企业开展政策宣传和引导,倾听企业诉求。要加强典型案例宣传和经验推广,营造推动物流降本增效的良好氛围。
来源:郑州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