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公布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
第二批改革典型案例的通知
省有关部门,各省辖市发展改革委、济源示范区发改统计局、航空港区发展和统计局: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决策部署,总结推广各地各部门创新实践和典型经验,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第二批改革典型案例申报评选工作,确定了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第二批改革典型案例,现公布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1.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推行专项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 助力经营主体降本增效
2.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推广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 助力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3.洛阳市实行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一件事、一窗办” 打造便捷高效政务环境
4.安阳市打造对接京津冀“桥头堡” 构建“研发在京津、智造在安阳”创新生态
5.鹤壁市破解创业群体融资难题 “贷”动创业促就业
6.南阳市全面打造统一规范的中介服务市场
7.商丘市探索推进“一业一证”综合改革 助力企业开办跑出“加速度”
8.信阳市探索两省毗邻地区合作发展经验 开展“一河两岸”跨省协同新实践
9.济源示范区聚焦公平公正监管 创新“码上服务”提升涉企服务新质效
10.郑州航空港区积极推进TIR国际公路运输新模式 助力公路运输物流企业降本增效
入选改革典型案例的地市和部门要充分发挥改革先行、示范引领作用,取得新的更大成绩。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改革典型案例的经验做法,聚焦“五统一、一开放”,坚持小切口、大文章,推动实施一批务实有效的改革措施,提升便民利企服务质量,促进经营主体降本增效,更好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省发展改革委将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
2025年8月22日
郑州航空港区积极推进TIR国际公路运输
新模式助力公路运输物流企业降本增效
推荐词:郑州航空港区积极推进TIR国际公路运输新模式,设立全国第三家、内陆第一家经国际道路运输联盟(IRU)认证的国际公路运输(河南)集结中心,建成集TIR车辆集结、货物中转、仓储服务和信息交换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助力公路运输物流企业最高节省58%的运输时间和38%的运输成本,相当于用卡车的价格实现了接近航空运输的时效,为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注入新动能。
一、实施背景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将会同各方搭建以铁路、公路直达运输为支撑的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河南省政府与海关总署新一轮合作备忘录明确支持河南国际公路运输常态化运行和业务广泛拓展,为TIR国际公路运输新模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郑州航空港区围绕打造“丝路陆运”基地,建设国际公路运输(河南)集结中心,积极推进TIR国际公路运输新模式,有效助力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二、主要做法
(一)搭建枢纽平台,强化资源整合。在郑州新郑综保区成立国际公路运输(河南)集结中心,该中心是全国第三个、内陆地区首个经国际道路运输联盟认证的国际道路运输集结中心,集TIR车辆集结、货物中转、仓储服务和信息交换等功能于一体,打造综合性服务平台。设立首个北京之外的TIR证签发点,设立国际道路运输车辆检测中心(河南)、中国道路运输协会郑州便利运输服务中心,相关企业在河南即可申领TIR单证、办理年审年检等业务。推出对俄跨境公路运输签证办理“一站式”服务,促成各环节全过程便利化。
(二)推动一次申报,实现信息共享。将国际道路运输联盟电子预申报(TIR-EPD)系统嵌入到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企业通过系统一次申报货物、车辆、线路、收发货人等信息,启运地海关、出境口岸海关、过境国家入出境口岸海关、指运地国家入境口岸海关和目的地海关均可同步接收到信息,无需再向沿途各个海关多次申报,实现沿途海关信息共享。
(三)创新跨境监管,保障安全高效。创新搭建TIR国际公路运输智能在途监管平台,运用利用北斗卫星定位、5G通信、物联网等技术,构建“属地—途中—口岸”全程监管体系,海关监管人员可随时跟踪车辆状态,追踪车辆轨迹,发现异常报警。郑州海关与乌鲁木齐、满洲里等口岸海关联动监管,制定联合监管方案,明确业务异常处置机制,构建全场景单证及实货监管链条,确保车辆既“通得快”又“管得住”。
(四)创新合作机制,拓展运输网络。积极参与国家“跨里海”中欧公路直达快运活动、培育“豫欧快线”“东盟快线”等精品线路;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二连浩特等边境口岸建立合作机制;在云南、广西等地设立集货仓,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探索构建“郑州、深圳、义乌”三角物流,扩大国际公路运输“朋友圈”,形成跨境“双循环”协作体系。
三、取得成效
郑州航空港区TIR国际公路运输新模式开行以来,已实现常态化运行,取得良好成效。一是国际公路运输货运量增长强劲。2025年上半年,国际公路运输车辆175辆次,货运量2418.81吨,同比增长40.16%,其中TIR运输110辆次,实现货运量1447.46吨,同比增长33.42%。目前已开通郑州直达11个国家的21条运输线路,形成“北上、南下、西进”的运输网络。二是多项业务实现全国首创。国际公路运输实现“中国证中国车”首发出境、国际公路运输双向联通和常态化运营、大件运输首单启运、冷链运输首车进口、鲜切花中国首单出境、全国首票TIR重卡运输等6个全国首创。三是助力外贸企业降本增效。已经集聚国内外26家(其中俄罗斯1家)TIR持证企业开展业务,形成规模化运输集群,为深圳华为、郑州宇通等25个省区市的1200余家进出口企业提供了低成本、高时效、安全稳定便捷的国际物流服务,助力公路运输物流企业最高节省58%的运输时间和38%的运输成本,对河南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河南省发改委官方网站